複製鏈接
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

西南鳳尾蕨

鎖定
西南鳳尾蕨 (Pteris wallichiana C. Agardh)是鳳尾蕨科、鳳尾蕨屬植物。植株高約1.5米。根狀莖粗短,直立,木質,粗1.5-2釐米,先端被褐色鱗片。葉簇生;柄長60-80釐米,基部稍膨大;葉片五角狀闊卵形,長70-85釐米,基部寬約60釐米,三回深羽裂。小羽軸下面隆起,禾稈色或下部稍帶棕色,無毛。側脈兩面均明顯,斜展,裂片基部上側一脈與其上一片裂片的基部下側一脈聯結成1條弧形脈。葉幹後堅草質,暗綠色或灰綠色,近無毛;羽軸禾稈色至棕禾稈色,有時為紅棕色,無毛,上面有淺縱溝。
分佈於中國、日本、菲律賓、中南半島、印度、不丹、尼泊爾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等地。生長於海拔800-2600米的林下溝谷中。
西南鳳尾蕨全草可以入藥,清熱止痢,定驚,止血。主治痢疾,小兒驚風,外傷出血。常用於南方林緣或疏林下成叢栽植,高大壯觀,也可用於室內盆栽。
(概述圖參考來源: [1] 
中文名
西南鳳尾蕨
拉丁學名
Pteris wallichiana C. Agardh
別    名
開三叉鳳尾蕨
植物界
蕨類植物門
木賊綱
水龍骨目 [7] 
鳳尾蕨科
鳳尾蕨屬
網眼鳳尾蕨組
西南鳳尾蕨
命名者及年代
Agardh,1839

西南鳳尾蕨形態特徵

西南鳳尾蕨
西南鳳尾蕨(12張)
大型植物。 [2]  植株高約1.5米。根狀莖粗短,直立,木質,粗1.5-2釐米,先端被褐色鱗片。葉簇生;柄長60-80釐米,基部稍膨大,粗1-2釐米,堅硬,慄紅色,表面粗糙,上面有闊縱溝;葉片五角狀闊卵形,長70-85釐米,基部寬約60釐米,三回深羽裂,自葉柄頂端分為三大枝,側生兩枝通常再一次(或二次)分枝;中央一枝長圓形,長50-70釐米,寬20-25釐米,柄長7-10釐米,側生兩枝小於中央一枝;小羽片20對以上,互生,斜展或斜向上,上部的無柄,下部的有短柄,相距3-4釐米,披針形,長11-15(20)釐米,寬2-2.5(3.5)釐米,先端具長1-2釐米、邊緣有淺齒的線狀尖尾,基部近截形至闊楔形,篦齒狀深羽裂達到小羽軸兩側的狹翅,基部的小羽片略縮短,頂生小羽片的形狀、大小及分裂度與上部的側生小羽片相同,但其基部為楔形並有短柄;裂片23-30對,互生,接近或有尖缺刻,間隔寬1-2毫米,斜展,長圓狀闊披針形,長10-13(18)毫米,向基部漸寬,寬3.5-4.5毫米,先端鈍或尖,其邊緣有淺鈍鋸齒。小羽軸下面隆起,禾稈色或下部稍帶棕色,無毛,上面有淺縱溝,溝兩旁有短刺。側脈兩面均明顯,斜展,裂片基部上側一脈與其上一片裂片的基部下側一脈聯結成1條弧形脈,沿小羽軸兩側各形成1列狹長的並與小羽軸平行的網眼,在弧形脈外緣有幾條外行達缺刻上面葉緣的單一小脈,網眼以外的小脈皆分離,頂部2-3對單一,其餘皆自基部以上二叉,斜上。葉幹後堅草質,暗綠色或灰綠色,近無毛;羽軸禾稈色至棕禾稈色,有時為紅棕色,無毛,上面有淺縱溝。 [3]  孢子褐色,三裂縫,輻射對稱;極面觀為鈍三角形,赤道面觀為半圓形或超半圓形。孢子大小為50(44-56)微米×46(40-51)微米,為20個孢子大小的平均值。 [4]  [8] 

西南鳳尾蕨主要變種

雲南鳳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 var. yunnanensis (Christ) Ohing et S. H. Wu):植株高達2米。葉柄及葉軸密被紫褐色節狀剛毛;小羽軸下面也疏被紫褐色節狀毛。特產中國雲南南部及西部(蒙自、景東、大理、貢山)。生長於海拔500-2600米的山地林下溝邊。 [3] 
圓頭鳳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 var. obtusa S. H. Wu ex Ching et S. H. Wu):植株較小,裂片圓頭。分佈於中國江西(武功山)、四川(峨眉山)、雲南南部。生長於林下。 [3] 

西南鳳尾蕨產地生境

分佈於中國、日本、菲律賓、中南半島、印度、不丹、尼泊爾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等地;在中國分佈於台灣、廣東(信宜)、海南(崖縣)、廣西(花坪林區)、貴州(清鎮)、四川(峨眉山、南川、洪溪、漢源)、雲南(漾濞、景東、盈江)、西藏(錯那)。生長於海拔800-2600米的林下溝谷中。 [3]  西南鳳尾蕨喜涼爽濕潤環境,耐半陰喜明亮的散射光。 [5] 

西南鳳尾蕨生長習性

孢子萌發及絲狀體形成:西南鳳尾蕨孢子萌發類型為書帶蕨型。配子體先產生一條假根。原葉體母細胞經過連續橫分裂,形成2-19個細胞長的絲狀體。在此發育過程中,孢子壁宿存。 [4] 
片狀體及原葉體發育:西南鳳尾蕨絲狀體一側的楔形細胞進行左右交替的斜向分裂,使片狀體向兩側擴展。隨着片狀體的發育,分生組織的活動逐漸位於遠離頂點的片狀體一側的一羣邊緣細胞。隨着生長的推進,四點變的日益明顯,而這個側面的分生組織區域很快就位於凹點的底部。分生組織的位置導致幼原葉體一翼大,一翼小,形狀不對稱;分生組織越遠離頂點,原葉體呈不對稱的形狀時間就越長。但隨着原葉體一翼的生長,原葉體會逐漸趨於對稱,從而使分生組織接近頂點。最終原葉體成為對稱的心形。原葉體發育類型為水蕨型。隨後帶有性器官的中脈形成。成熟原葉體裸露,無毛狀體。 [4] 
性器官:西南鳳尾蕨精子器分佈在中脈基部的原葉體的低表面。精子器球形,由基細胞、環細胞和蓋細胞組成精子器裂開的過程中,蓋細胞變鬆弛並被撕裂,精子釋出頸卵器分佈在中脈的中心區域,靠近分生組織區域頸部向配子體基部彎曲,由四列細胞組成,每層3-5個細胞。 [4] 

西南鳳尾蕨育植技術

西南鳳尾蕨的繁殖方法以分株繁殖或孢子繁殖為佳。土壤要保持濕潤,但要疏鬆透氣,培養土可用等量的粗沙和腐葉土配成。生長季節肥水供應非常重要,每兩週施一次液肥。適當地通風有助於鍛鍊葉柄而防止徒長倒伏。 [5] 

西南鳳尾蕨主要價值

藥用:西南鳳尾蕨全草可以入藥,清熱止痢,定驚,止血。主治痢疾,小兒驚風,外傷出血。 [6] 
觀賞:常用於南方林緣或疏林下成叢栽植,高大壯觀,也可用於室內盆栽。 [5] 
參考資料